编者按:

本文内容为转载内容,这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了血府逐瘀汤的解析以及运用思路。遗憾的是文章后半部分内容有些空缺,应该是转载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后期博主尽可能的找出原文进行修补。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困扰着大家的生活。头痛,腹胀,消化不良,失眠等等,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针对这一类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它就是血府逐瘀汤》,一张非常常用且好用的方子,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说说。

【简介】

血府逐瘀汤是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组成的,血府逐瘀汤是四逆散与桃红四物汤的加味方。桃红四物汤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

瘀血,是中医学所认识的病理产物与致病因子。感染、发热、出血、寒冷、长期的精神刺激特别是精神抑郁、外伤、久病等均能导致气血不调,形成瘀血。

“久病入络,瘀阻其中”,因此古人倡久病怪病从瘀论治,本文作者详述怪病症状蜂起,无的可矢,在证无可辨、屡次试方不效之后,多可归属瘀血阻络,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多可出奇制胜。

【能治什么】之前看过吴文鹏老中医的文章,在他谈到《血府逐瘀汤》的时候说过:

“通过有关病历的观察,凡内科杂病治之不愈者,皆可考虑有关瘀血之凝滞,根据笔者 数十年临床经验,确药简效宏,很值得探讨。”

在治疗各种杂病中,遇到一些疑难怪病时,在百法不灵,百方不效时,起用此汤后,常常是柳暗花明,出奇致胜。

简单来说:对有些疾病,患者症状诸多,查无实据者(即各种理化检查,均正常,西医认为无病),中医又分类不明时,就用血府逐瘀汤,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运用此汤时不一定非要有瘀血指征,可以考虑从怪瘀多瘀的理论治之。实际上此类病多是西医上说的神经官能症,对这个病的治疗,血府逐瘀汤是很有效的,也就是说其有调整神经官能症的作用

《血府逐瘀汤》专治怪病,可惜没人能懂-木子李笔记
医林改错与血府逐瘀汤

总结一下使用此方的关键是:1、症状诸多,差无实据   2、多方不效,方证不明

【举例】这里和大家说说搜集的两个病案吧,给大家做个参考。

1、吴X,女,36岁,化验员

病状:低热延绵数月,经医院多方检查,已排除肺结核、风温、尿道感染及肝疾病患者引起的低热。同时,在治疗上也用了各种方法,俱不见效。

检查:唇痿,舌青苔薄白,面容消瘦,无力,时有口干感,饮而不解,腹痛,外表正常

调理:血府逐瘀汤加马鞭草,服至5剂后加生石膏,又服10剂,热退,腹满亦消,他证悉除而告愈。

2、刘X,男,35岁,某建处干部。

病状:顽固性失眠数年,每于夏季尤剧,有时彻夜不眠,初服安眠药尚见效,日长则无效,近头部觉有异物笼罩,思想不易集中,压力甚大,影响工作和学习。根据以上情况,“阳气不能下达阴血之分,故目不瞑”。

检查:脉弦涩,舌紫。

调理:瘀滞窍络,夜不能睡,用安神养心药治疗不效,方用血府汤,原方血府逐瘀汤加远志,炒枣仁,瓜蒌,茯神,水煎服,10剂向愈。

相信大家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应该明白了《血府逐瘀汤》的一个用药方法,但是这里帮大家总结一下。

1、血府逐瘀汤可以用来对那些症状很多,却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的病状来用药,可以服用《血府逐瘀汤》。

2、之前吃了好多药没有起到作用,没有具体的药方所对应的病状,可以服用《血府逐瘀汤》。

3、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用药还是需要谨慎,不能盲目用药。

五脏不安就会导致:心肾不交,肝火郁结,脾胃虚弱,血不足,痰热上扰等五行失守,继而导致:失眠,多梦,易惊醒,耳鸣,心慌气短,胃胀,便溏,盗汗,湿热郁结,痰湿不化,肝气郁结,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等五脏相关症状,调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乱投医一股脑的出现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单一调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调,方可事半功倍。

国医大师颜德馨:久病、怪病必有瘀!(你怎么看?)

首届国医大师颜德馨,长期从事疑难病证的研究,学术上推崇气血学说,诊治疑难病证以“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为纲,根据疑难病证的缠绵难愈、证候复杂等特点,倡立“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理论,并创立了“衡法”观点。为何颜老认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且听颜老来解读!

1疑难病证从瘀论治

疑难病证大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邪正混乱,而其病机则均涉及气血。我根据疑难病证之病程缠绵、病因复杂、症状怪异多变的特点,曾提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之论点,认为疑难病证中,瘀血为病尤为多见,无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之气,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导致气滞血瘀,故瘀血一证,久病多于新病,疑难病多于常见病。

久发、频发之病从瘀。病时轻时重,时发时止,年久不愈的沉疴、顽症、痼疾等疑难病当从瘀论治。初病在气,久病入络是病变发展的规律,疑难病缠绵不去,反复发作,导致体内气血流行受阻,脉络中必有瘀凝。清代医家傅山指出:“久病不用活血化瘀,何除年深坚固之沉疾,破日久闭结之瘀滞?”信然!

奇症怪病从瘀。奇症怪病之证无定候,无病位,忽痛忽痒,时上时下,幻听幻视,或有不可名状之苦,其因不可究,既无色诊可查,又无脉症可辨,皆从瘀论治。多因六淫七情,引起气机逆乱,气血乖违;或因失治、误治,病久影响生化之源而致血瘀;或因胎孕产后、外伤等原因所致瘀血停滞,气机失宣,郁滞脉络,着而不去,最终形成难治之证。

久虚羸瘦从瘀。五劳七伤,消耗气血引起极度消瘦虚弱的慢性病,谓之久虚羸瘦,表现为肌肉消瘦,饮食减少,面色黄白,心悸神疲,四肢乏力,或寒或热,或肌肤甲错,面色黧黑。久虚羸瘦,正气不足,推血无力,体内必有瘀血内潜,可从瘀论治。久积从瘀。积久而不去,多由瘀血内结所致。不论寒积、水积、气积、痰积、湿积,积久则碍气阻血,气血不行,瘀从中生,久积为瘀,久瘀必结,久而为肿为瘤,故久积不愈当从瘀论治。

常法论治不效者从瘀。一些慢性病,或反复发作的疑难病如心脑血管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脉管炎、硬皮病及增生性疾病等,视虚补之,视热寒之,视寒热之,或攻补兼施,或寒热并用,常法论治百药不效者,当从瘀论治。这类病证多由气血乖违,机体功能紊乱,以致寒热夹杂,虚实互见,故而攻之无效,补之无益,唯有疏其血气、令气血条达,方能奏效。

2疑难病证的瘀血表现

疑难病证范围广泛,症状怪异多变,而在这些怪异多变的症状中,很多是瘀血证的表现。我在长期诊治疑难病证的实践中,对其瘀血表现进行了归纳。(1)症状①一般症状

发热:瘀血证的发热,可有全身发热和局部发热两类。全身发热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或高热伴出血、狂躁,或高热伴局部疼痛,或低热绵绵,或往来寒热,或午后潮热,或周期性发热。局部发热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局部肌肤灼热,或自觉心胸、脘胁、少腹、阴器、咽喉部位发热,但全身又无发热症状。

疼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痛有定处,拒按,按之痛甚,其痛如绞,或似针刺,痛难立消,缠绵迁延。

出血: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鼻衄、齿衄、肌衄等,或外伤跌仆致局部出血。其出血特点是量多,出血难止;或反复间断不已,血色暗红;或鲜红,多夹血块;或出血时伴发热、疼痛;或烦躁,或口渴不欲饮等。

胀满:头目、胸胁、脘腹、腰背以及肢体局部胀满,其特点是胀满持久不减,且日益加重。

瘙痒:肌肤瘙痒,或皮里膜外如虫蚁爬行,抓之不及,阵阵而作。

麻木:肢体麻木不仁,或麻如触电,甚则失于感觉,不知寒温。

板滞:肢体牵掣板滞,活动不利,或关节不得屈伸,或颈项不耐转侧,或俯仰不便,或举握受限。

口干:口干而漱水不欲咽。

多梦:少寐多梦,其梦多惊恐险恶,或梦从高处坠落,或梦窒息欲死,或梦腾云飘逸,或被恶梦惊醒。

健忘:心烦失寐,怔忡健忘,或焦虑不安,思绪紊乱,甚则妄言、妄听、妄见。

(1)症状②各系统症状

心系:心悸怔忡,心痛,神志错乱,癫狂。

肝胆系:寡欢抑郁,多疑多虑,易烦易躁,黄疸日久不退,易怒易暴,喜怒无常。

脾胃系:脘腹疼痛、胀满、灼热,干呕频频,噎膈反胃,不得食,便秘与泄泻交替而作。

肺系:久咳,久喘,久哮,咽燥,梅核气日久不解,咳痰粉红,甚则咳血、咯血。

肾系:少腹胀满拘急,肢体浮肿不退,尿浊、尿血、尿时涩痛、尿时中断、少尿。

(2)体征

毛发:毛发枯萎,干燥,或色泛黄,易折断,易脱落,或毛发中空,或发梢开叉。

面部:颜面部色黑或暗,印堂黧黑,或面部可见暗红色或褐色斑块,或紫色小痣,或面色青紫、暗红。眼圈色暗或黑,暗而少泽。颧部潮红,或暗红。可见红丝赤缕,鼻红起疱,如酒渣鼻。唇色青紫或暗红。颏下色暗。

眼:巩膜瘀浊,或见瘀丝、瘀点、瘀斑或黄染。

舌:舌质紫暗、暗红,或舌有瘀点、瘀斑、血瘤。舌体强直,舌边有紫暗色齿痕,舌下筋脉紫暗,曲张充盈。

颈部:颈部青筋怒张、充盈,瘿瘤肿块,痰核瘰疬,红丝赤缕,蟹爪血丝。

胸部:皮色暗红,或见红丝,胸部膨满。

腹部:腹大如鼓,脐眼突出,青筋暴露,可扪及癥积、痞块,按之疼痛。少腹压之疼痛拘急,或按之板硬。

腰背部:脊柱椎骨肥大、外突,压之疼痛。

四肢:指趾末端杵状增大,爪甲青紫,下肢浮肿,或局部指趾苍白,按之冰凉,或局部指趾端色黑剧痛。

皮肤:皮肤板滞而硬,触之无弹性,或肌肤甲错、干燥、瘙痒,或皮下瘀斑、瘀点,或皮下青紫怒暴,或见肿块、痰核,或见黑痣、紫斑。

(3)病史

久病史: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或顽固疾病,多有瘀血。

手术史:术后血离经脉,久而成瘀,如肠粘连、瘢痕疙瘩等。

月经史:痛经,闭经,月经愆期,经行量少,经色暗而有块。

生育史:男子不育,女子不孕,产后恶露不净,产后崩漏,产后毛发脱落,月经早绝。

生活史:素嗜酒烟,或恣食甘肥,或善悲易怒,或受惊吓,或接触疫水、戾气。

外伤史:外伤后多有瘀血作祟。

其他:有癫痫病、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病史者均有瘀血。

(4)实验室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沉方程K值增大,血球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均提示瘀血证。

甲皱微循环检查:异形管襻增加,襻顶瘀血,流速减慢,游态异常及微血管周围渗出、出血。

心血管功能与血动力学检查:血流量降低,心前区高频阻抗有PEF延长、LVE缩短。

心电图及心动超声检查:心肌缺血劳损,心室肥厚,心脏增大,瓣膜病变。

超声波、同位素脏器扫描:肝脾肿大,肾盂积水,腔内肿块。

放射线检查:肺部炎症、肿块,内脏肿块、溃疡、息肉、憩室。

脑血流图、脑电图检查:脑动脉硬化、癫痫等。

CT及血管造影:颅内、脏器等有栓塞、血肿、肿块。

血液生化检查:高血脂、乳糜血清、高胆红质等。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其他,血液中找到红斑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快,抗“O”、黏蛋白增高。

以上从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四个方面归纳疑难病证的瘀血表现,临床凡具有两方面四项依据以上者,即可诊断为瘀血证。

血府逐瘀汤治疗头痛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症,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笔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头痛,如脑外伤后头痛、脑出血后遗之头痛、偏头痛等效果颇佳。血府逐瘀汤的组方及方解原方组成 桃仁4钱,红花3钱,当归3钱,生地黄3钱,赤芍2钱,川芎1.5钱,桔梗1.5钱,牛膝3钱,柴胡1钱,枳壳2钱,甘草1钱。

现代常用量 桃仁9~12 g,红花6~9 g,当归9~15 g,生地黄9~20 g,赤芍6~15 g,川芎5~15 g,桔梗5~9 g,牛膝9~15 g,柴胡3~12 g,枳壳6~12 g,甘草3~6 g。

方解 

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疏肝止痛;桔梗合枳壳,升降气机,宽胸理气;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方中各药互相配合共奏活血化瘀止痛、理气疏肝解郁之效。

血府逐瘀汤治疗头痛的辨证要点头痛的性质 刺痛、呈针扎样,或胀痛,或跳痛。

瘀血体征 如舌质紫暗并有瘀斑、唇色暗、静脉曲张、静脉瘀血、下肢皮肤甲错、两目暗黑等。

气滞体征 烦躁易怒、两胁胀痛、胃肠胀气等。

血府逐瘀汤治疗头痛案举隅

患者,女,43岁,就诊日期:2012年9月20日。

主诉:枕部头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3 d。病史:患者有枕部头痛史,每次发作时枕部跳痛,吃止痛药初期可以缓解,近年来逐渐失效。患者唇色暗、双下肢皮肤干燥脱屑,常因其爱人对其关心过少而生闷气,稍微进食则觉胃胀。舌淡黯,苔白,脉弦涩。既往子宫肌瘤病史,月经血块多、色黯。

辨证:气滞血瘀。选方:血府逐瘀汤原方。处方:桃仁12 g,红花9 g,当归15 g,川芎15 g,生地12 g,赤芍12 g,桔梗9 g,川牛膝20 g,柴胡9 g,枳壳12 g,炙甘草6 g。7剂后偏头痛十去七八,继服上方14剂,痛止,并以逍遥丸善后,随访2年,至今仍未复发。

临床经验总结

辨清瘀血体质是重中之重

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头痛,前面提到过的辨证要点中,最重要的是辨清患者是否为瘀血体质,临床上我们可以通过四诊来收集瘀血的证据。

望诊

瘀血体质的患者面色多见黧黑,眼窝发青或发黑,双侧白睛可见血丝,眼睛干燥、异物感,面部斑点,如有皮疹,疹色紫黯,舌色紫暗、瘀斑、瘀点,舌底络脉曲张,唇色紫暗,头发稀疏干燥,双下肢皮肤干燥脱屑或呈鱼鳞状,双下肢静脉曲张或四肢可见散在的毛细血管扩张。

问诊

静脉曲张病史,下肢静脉血栓或闭塞病史,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或闭塞病史,心肌梗死病史,脑梗死病史,脑出血病史,脑外伤病史,痔疮病史,鼻衄、吐血等病史,以上病史同一个患者并不一定一一具备,但在问诊的时候一定要详细、广泛,这样才能收集更多的瘀血体质的证据,来支持医生选方。另外,除了病史外,一些患者会诉及头痛或身痛的部位,大部分是痛有定处,疼痛范围多不会太大,大多患者可以形容其范围大小或自己用手指在体表画出疼痛的范围;或小部分患者头痛、身痛,痛无定处,但是患者明确指出或“点出”疼痛时的位置,并明确描述为“针刺样”疼痛亦属于瘀血范畴。

部分患者自诉既往皮肤光洁而近年不知何因皮肤斑点增多,女性患者可有子宫肌瘤病史、月经经色暗黑、月经血块多、痛经或闭经。

切诊

可触及腹部包块、皮肤干燥、脉象细涩或弦涩。总之,以上详细描述了笔者在诊断瘀血体质时要注意合参的内容,貌似繁琐暗含规律,需深加揣摩;以上内容在临床合参时需灵活应用,证据收集越多越支持瘀血体质,以及祛瘀的治法。

临床适用人群特点

血府逐瘀汤组方中除活血化瘀的药物外,还有桔梗、枳壳、柴胡3味理气之药。桔梗理气上行、枳壳推气下行、柴胡理气外散,3药配合全方位调理气机,气机舒畅而不郁滞;另有怀牛膝引血下行、生地凉血生津、桃仁破瘀润肠。故而临床上如有瘀血体质合见胸胁胀满、两胁胀痛等肝气郁结气滞不畅之象,或合见口干、咽干等津液不足之象,或合见便秘难解肠燥之象,或合见鼻衄、吐血等血溢于上之象时,选用血府逐瘀汤,效果更佳。

当今讲得最通俗的中药方,重新诠释传统药方的现代应用,针对自身情况,“一人一方”,开启全新求医问药之道。

血府逐瘀汤

当归9克 生地9克 桃仁12克 红花9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柴胡3克 甘草6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9克 
1.若瘀在胸部,宜重用赤芍、川芎,佐以柴胡、青皮;
2.瘀在脘腹部,重用桃仁、红花,加乳香、没药、乌药、香附;
3.瘀在少腹者,加蒲黄、五灵脂、官桂、小茴香等;
4.瘀阻致肝肿胁痛者,加丹参、郁金、土鳖虫、九香虫;
5.瘀积肝脾肿硬者,加三棱、莪术、大黄或水蛭、土鳖虫等;
6.血瘀经闭、痛经者,加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药方辩证使用方法:请先认真地研究,弄清药方中的医理、药理及各医家用药经验,掌握本证的中医治法,然后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要变通使用药方,还应该进一步灵活地根据加减简表进行加减。 

我师传用法、煎法、服法:
1.请您抄下加减之后的药方,先核对三反九畏,再查药方中没有药量的药的药量。
2.到一流的药店抓两付药。要求配药师药:量要秤准,要用质量上乘的道地药材。
3.上药先用冷水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煎至水开后15分钟,加些酒,分三次温服。
4.服药时,病情好转。说明给您推荐的药方是对症的。
5.如果服一两付药后,病情没有好转,则说明您选用的药方不对症。请认真重新选方。

血府逐瘀汤-方剂来源 清.<医林改错》。

组成与用法

当归9克 牛膝9克 红花9克 生地黄9克 桃仁12克 枳壳6克 赤芍药6克 柴胡3克 甘草6克 桔梗5克川芎5克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主治瘀血凝滞,经闭不行,或行经腹痛,或头痛胸痛日久不愈,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日哺潮热等症。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哮喘,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栓,脑梗塞,颅脑损伤后遗症,胸壁挫伤,肋软骨炎,神经官能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又用于治疗眩晕,失眠,自汗,盗汗,动眼神经麻痹,结节性动脉炎,帽状腱膜下血肿,粘连性肠梗阻,乳腺炎及乳腺增生,原发性痛经,宫外孕等病症,以及中止早期妊娠。例如:

(1)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本方制成注射剂静脉滴注,治疗25例。结果;痊愈6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或恶化4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3年第3期)。

(2)颅脑损伤后遗症 治疗38例。结果s痊愈33例,显效2例, 有效2例,无效1例.病程越短,疗效越佳({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1期)。

(3)帽状腱膜下血肿 治疗9例。患者均有头部外伤史。结果均获愈(<四川中医》1990年第8期)。

(4)颅脑损伤 治疗重危病者,均在15天后苏醒,40天后自行进食,后遗症极少(<铁道医学)1984年笫2期)。

(5)头痛 治疗瘀血头痛55例。结果;痊愈s8例,好转15例,无效2例(<陕西中医》1983年第2期)。治疗儿童头痛100例。其中神经性头痛83例,脑血管痉挛14例,神经官能症2例,癫痫1例。服药4—20剂。结果;痊愈7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浙江中医杂志》1983年第9期)。

(6)青年面部黄褐斑症 治疗119例。结果:基本痊愈18例,显效51例,有效37例,无效13例。其中以血瘀内阻型和气滞血瘀型疗效为佳;病程短、年纪轻则疗效更佳(《铁道医学》1984年第工期)。

(7)失眠 本方为主,治疗46例。其中气滞血瘀型(29例)单用本方,痰瘀血结型(13例)合用导痰汤,气虚血瘀型(4例)合用补阳还五汤。结果:痊愈22例,显效13例,好转11例(《湖北中医杂志》1986年第2期)。

(8)多寐 本方加郁金、香附治疗。结果:服药5剂,症状消失;后以逍遥丸巩固疗效。随访4年未见复发({四川中医》1989年第l期)。

(9)窦性心动过速 本方去当归,加桂枝、党参、甘草、柴胡治疗。结果。服蓟9剂后,心率降至70一80次/分(《四川中医》1987年第7期)。

(10)支气管哮喘 本方加地龙,治疗10例。结果:完全控制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服药最少10剂,最多30剂(r I=海中医药杂志》1984年第9期)。

(11)带状疤疹后遗神经痛 本方加减,治疗18例。其中发于胸背部13例,头颈部4例,腿部1例。气滞者,加川栋子、郁金、香附;血热者,加丹皮、山栀、黄芩,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黄芪;痛甚者,加乌梢蛇,全蝎.结果。全部获愈,平均服药13剂(《山东中医杂志)1988年第2期)。

(12)胸壁挫伤 本方加减,治疗28例。肿痛甚,加延胡索、三七粉(冲服)、瓜蒌皮等。结果。痊愈11例,显效8例,好转9例。治愈及显效者中服药时间最短5天,最长9天(《广西中医药》1984年第2期)。

(13)肋软骨炎 本方加片姜黄、香附、郁金,治疗36例。结果:痊愈32例,好转4例。服药最少8剂,最多52剂(《陕西中医》1987年第1期)。

(14)自发性气胸 治疗12例。其中3例合并肺结核,结合抗痨治疗;2例有渗液加用白芥子,疼痛甚,加延胡索。结果:治疗2—4周均获愈.胸腔气体吸收,被压缩的肺脏复张(《河南中医净1990年第1期)。

(15)婴幼儿呼吸暂停症 本方加钩藤、蝎尾治疗。结果:服药2剂后获愈,随访半年末见复发(《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年第5期)。

(16)高血脂 治疗气滞血瘀型20例。结果:显效11例,改善8例,无效1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第10期)。

(17)胃窦炎 本方合小建中汤治疗。结果:服药工6剂后,X线摄片复查,胃窦炎征象消失(《吉林中医药》1983年第2期)。

(18)粘连性肠梗阻 治疗52例。结果:均获效,服药最少5剂,最多40剂(《中医杂志》1986年第7期)。

(19)痛证 治疗17例。其中腹痛3例,加泽兰、大黄,胸痛6例,加桂枝、丹参、延胡索;胁痛3例,加青皮、三棱;腰痛2例,加川断、丹参、乳香、没药,头痛3例中巅顶痛加吴萸、藁本,前额或眉棱骨痛加白芷、葛根,两侧痛加黄芩。结果;治愈5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黑龙江中医药》1987年第2期)。

(20)坐骨神经痛 本方合四妙散治疗。结果;疼痛消失获愈(《黑龙江中医药>1988年第3期)。

(21)动眼神经麻痹 本方加熟地、石决明、竹茹、蝉衣,治疗2例。结果。服药6剂后,症状均大减;守方续服12剂,眼球活动较前灵活;以后去竹茹,加大当归剂量至30克,再加杞子、菊花调治,2月后完全恢复(《中医杂志)1988年第10期)。

(22)眼底出血 本方加青葙子、白蒺藜、菊花、三七粉治疗。结果:服药15剂后,视力恢复(《陕西中医》1986年第10期)。

(23)术后呃逆 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呃逆不止、时有呕吐者。结果;服药3剂,呃逆止,续服5剂,诸症悉除(<四川中医》1989年第5期)。

(24)盗汗 本方加丹皮、栀子治疗。结果:服药4剂,盗汗减少;8剂,盗汗止,再进4剂,以善其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年第3期)。

(25)乳腺增生病 以本方去牛膝、桔梗,加三棱、莪术、丹参为基础方,治疗104例。胸闷胀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多疑善虑,加磁石、代赭石,失眠多梦,加夜交藤、合欢皮。结果:治愈68例,好转27例,无效9例(《天津中医》1986年第5期)。

(26)乳腺炎 本方加蒲公英、野菊花,治疗12例。结果全部治愈(《四川中医》1985年第5期)。 (27)中止早期妊娠 本方去桔梗、川芎,加丹皮,当归剂量增至50克,红花增至30克,牛膝增至50克,中止早期妊娠2例(《吉林中医药》1989年第6期)。

(28)宫外孕 本方合益气、补肝肾药,治疗3例。结果;体征及症状均消失(《河北中医》1984年第3期)。

(29)原发性痛经 治疗70例。气滞者,合失笑散;寒凝者,加附子;血热者,加丹皮,气虚者,加黄芪。结果;痊愈34例,好转3l例,无效5例(《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第6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胸胁瘀滞疼痛,经闭痛经。方用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配以四逆散理气;活血与理气相兼而行,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胸胁瘀滞刺痛,或经闭痛经,见有舌质暗红,或舌有瘀点瘀斑,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气虚,加黄芪、党参;虚寒,加附子、肉桂,阴血不足。加阿胶;头痛、痹痛,加全蝎、蜈蚣。 本方活血祛瘀之品较多,非确有瘀血之证,不宜使用;孕妇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用本方制成的静脉注射剂在试管内无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和酶凝固时间的作用,但有抑制家兔血小板凝集作用,并具有促进血小板解聚作用和复活肝脏清除能力的作用.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

当归三钱(9g) 生地三钱(9g)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枳壳二钱(6g) 赤芍二钱(6g) 柴胡一钱(3g) 甘草二钱(6g) 桔梗一钱半(4.5g)川芎一钱半(4.5g) 牛膝三钱(9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Et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 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人暮潮热,唇黯或两目黯黑,舌黯红或有瘀 斑,脉涩或弦紧。

病机分析

本方为治疗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胸痛、胸闷之方,即王清任 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瘀血内阻胸中,阻碍气机,不通则痛,故胸痛日久不愈; 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故胸胁刺痛;瘀血阻滞,清阳不升, 则为头痛;瘀热上冲动膈,可见呃逆不止;郁滞日久,肝失调达之性,故急躁易怒;气 血瘀而化热,病在血分,故人暮潮热、内热烦闷;瘀热上扰心神,闭阻心脉,心失所 养,故见,15悸失眠。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血瘀为主,气滞次之。

配伍意义

本方系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加桔梗、 牛膝而成,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 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共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气 能行血,血的循行,有赖于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故配柴胡疏肝解郁,桔梗开宣肺 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一升一降,宽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合当 归又能养血润燥,使瘀去新生。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配伍特点:

①气血同治。活血化瘀配疏肝理气,以化瘀为主,理气为辅,既行 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

②活中寓养。即活血理气之中寓养血益阴之品,药如当归、 生地、甘草,使活血理气而无耗血伤阴之弊,祛瘀而又生新。

③升降同用。方中柴胡与 牛膝、桔梗与枳壳的配伍,乃升降合用,调达气机之法,使气血升降和顺。

王清任认为隔膜的底处如池,池中存血,名曰“血府”。根据“血府”产生“血瘀” 的理论,王氏创立了血府逐瘀之剂,故名“血府逐瘀汤”。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治疗瘀阻胸部之证为主,以胸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 脉涩或弦紧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瘀在胸部,宜重用赤芍、川芎,佐以柴胡、青皮;瘀在脘腹部,重 用桃仁、红花,加乳香、没药、乌药、香附;瘀在少腹者,加蒲黄、五灵脂、官桂、小 茴香等;瘀阻致肝肿胁痛者,加丹参、郁金、广虫、九香虫;瘀积肝脾肿硬者,加三 棱、莪术、制大黄或水蛭、广虫等;血瘀经闭、痛经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 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3.本方是王清任所创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首,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从所治症目来看,计有19种,这些病证虽各不相同,但只要有瘀血证据,就可用本方 治疗。结合现代医学,这些病证基本属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两方面疾病。现代常加 减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之胸痛, 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溃疡病、神经官能症,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昏头痛、精神抑 郁,属于瘀阻气滞者,均取得一定疗效。

使用注意

因方中活血祛瘀药物较多,故孕妇忌服。

源流发展

本方为清代王清任所订,从组成药物分析,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 桔梗、牛膝而成。其病机关键在于血瘀,兼见气滞,故治疗当以活血祛瘀为主,辅以疏 肝理气。

王氏将瘀血所生的疾病,大致按人体的部位来分证,因此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 血瘀之证,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证,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 证,立少腹逐瘀汤治少腹血瘀积块或妇女月经不调之证。以上各方和血逐瘀汤异中有 同,可以说是血府逐瘀汤的姊妹方。

疑难阐释

1,关于对“血府”的正确理解 王氏限于历史条件,只能从病孩残尸和刑场上观 察脏腑,缺乏实际解剖实验,认为“血府即人胸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 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底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 化,名曰血府”。这是王氏把尸体的胸腔积血误认为是生理性的结果,遂称“血府”。从 “血府”产生血瘀,而采取活血化瘀治法,使本方被广泛用于临床而有较高的疗效。追 溯王氏观点的学术渊源,早在《内经》就有关于血府的记载,《素问.脉要精微论》说: “夫脉者,血之府也”。关于脉管内外都有瘀血的病机, 《灵枢。经脉》指出:“手少阴气 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紫者,血先死”。 《灵枢。贼风》又说:“若有所坠堕,恶血在内而不去,……则血气凝结”。可见前人将瘀 血分为脉管内和脉管外两类。王氏尽管有“血府”部位认识上的错误,但对血府有瘀血 这一病机的认识还是正确的。不管王氏认为的“血府”之瘀血是脉管内瘀血,还是脉管 外瘀血,瘀血都是客观存在的病机现象。而且《内经》所指的血府是“脉”,与王氏的 胸中“血府”完全有别。因为“脉”是血液通行的隧道,将人体脏腑、四肢、骨肉、皮 毛等密切联系在一起,并濡养之,所以血府逐瘀汤能广泛治疗人体瘀血所致的许多疾 病。这就是本方由错误的部位认识而产生了有益的治疗根据所在。

2.关于本方主治 因原书本方主治病证多达19种: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 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多梦、呃逆、 饮水即呃、不眠、zl'Jh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由 于临床表现多样化,故临证时较难掌握。

但只要牢牢把握血府血瘀的五个方面:

①疼痛 痛有定处;

②情志的改变;

③胸中异常感觉;

④发热失眠;

⑤血瘀之舌脉,则辨证施治 有章可循。

方论选录

1.唐宗海:“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论多粗舛,唯治瘀血最长。所立三方,乃治瘀 活套方也。一书中唯此汤歌诀“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见识。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 为害,吾于血症诸门,言之綦详,并采此语以为印证。”(《血证论》卷8)

2.周凤梧:“瘀血内阻胸中,故为胸痛烦闷,心悸失眠;瘀阻清阳不升,故上为头 痛(无表邪、无里症、无气虚及痰饮等症);胃有瘀热上冲,或食道、会厌有瘀血阻滞, 则为呃逆干呕或饮水及呃;气郁不舒,则急躁善怒;其面、唇、舌、脉的见症,皆为瘀 滞之象。前人认为本症乃由血瘀气郁,阳气不得宣发所致。故本方采用了升阳解郁,活 血祛瘀之法以开胸止痛。全方是以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枳壳易枳实)合方,再加桔 梗、牛膝而成。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四逆散疏肝解郁;加桔梗开胸膈之气,与枳壳、 柴胡同用,尤善开胸散结;牛膝引瘀血下行,一升一降,促使气血更易于运行。配合成 方,不仅适用于血瘀所致的上述病症,并可作为通治一切气滞血瘀之方。”(《实用方剂 学》)

3.岳美中:“方中以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动药与静药配伍得好,再加牛膝往下一 引,柴胡、桔梗往上一提,升降有常,血自下行,用于治疗胸膈间瘀血和妇女逆经证, 多可数剂而愈。”(《岳美中医话集》)

4.高体三,等:“本方主治胸部的瘀血证。胸部属肝而包括上焦,肝司营血,性喜 畅达,功能疏泄。今血瘀胸中,肝失疏泄畅达,故症见头痛、胸痛、失眠、心慌、呃逆 等证。治宜调肝逐瘀为法。故本方除桔梗引药上行,牛膝引邪下行,甘草和中调药外, 其余药物均人肝经。如当归、生地、柴胡养血活血,清热疏肝,适用于血瘀热证;桃 仁、赤芍、红花逐瘀活血;血不得气不活,气不得血不行,川芎为血分气药,枳壳擅长 理气疏肝,二者合用,助本方理气活血,并有调理肝脾作用。诸药配伍,共成活血逐 瘀,理气疏肝之剂。”(《汤头歌诀新义》)

5.成都中医学院:“本方主治诸证,均属瘀血所致。心主血,肝藏血。瘀血内阻手 足厥阴,血液循环障碍,故产生头痛、胸痛、心前区憋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烦躁 易怒等证。本方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等活血祛瘀,治血分的瘀滞;枳壳、 柴胡、桔梗、甘草调气疏肝,治肝气的郁结,俾瘀血去,肝郁疏,而诸证可解。然肝为 藏血之脏,若只活血而不养血,恐阴血受伤,故用当归、地黄补血调肝,庶活血而无耗 血之虑,理气而无伤阴之弊。”(《中医治法与方剂》)

6.湖北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本方是治疗胸部瘀血证的主方。盖胸中为清旷之区, 是清阳所聚之处。若设内外不同病因,致血行不畅,瘀血内停,阻滞于胸中,此即王清 任所谓的“胸中血府血瘀证”。本方证病机的重点在瘀,兼见气滞,故治疗当以活血化 瘀为主,兼以疏肝理气。王氏以桃红四物汤(以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合四逆散 (以枳壳易枳实)加味组方。气血兼顾,使气行则血行瘀血自去。本方除活血行气之药 外,又佐以滋阴养血之生地、当归。……养血固本,使瘀而不伤正。”(《古今名方发 微》)

评议

本方的基本病机是血府血瘀气郁,血瘀为主,兼见气郁,各家认识统一。 周氏根据基本病机,对一些主治病证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在治法上特别提出了“升阳解 郁”。关于本证脏腑经络的归属问题,高氏等认为病在上焦和肝经,治宜“调肝逐瘀”; 成都中医学院则指出其与手足厥阴之心、肝及其经络的联系,治法上偏重调补气血。岳 氏关于“动药”、“静药”之比拟,生动地描述了本方对人体气血阴阳的调和作用。综观 以上诸家方论,其“气血同治”、“活中寓养”、“升降并用”之配伍特点显而易见,这正 是本方何以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并被血证专家唐宗海誉为“治瘀活套方”而推崇备至的 原因所在。

验案举例

1.神经衰弱 《新中医》(1991,11:49):某男,36岁,教师。近1年来自觉心悸, 失眠,头痛,头晕,胸闷,思维紊乱,健忘;每因心情不佳,病情加重,影响工作。经 多方治疗,疗效不著。西医诊为“神经衰弱”。诊得: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脉弦涩。 证属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脑失所养。治当活血化瘀,宽胸理气。治以血府逐瘀 汤:红花6g,当归、川芎、赤芍、柴胡、枳壳各lOg,甘草3g,生地15g,桔梗5g,川 牛膝、桃仁各12g。3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头晕、心悸、头痛减轻,能人睡但易 醒梦多。效不更方,原方加炒酸枣仁、远志各lOg,再进3剂。三诊:诸证明显好转, 记忆力提高。续投5剂,诸证悉除,记忆力恢复,精神如常,能正常工作。随访1年, 未再复发。

按语:神经衰弱属中医“眩晕”、“健忘”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治法多样,如 补益心脾,交通心肾,燥湿祛痰,清火熄风等。本例乃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心神 失养,故见头晕失眠,心悸健忘,思维紊乱等症,符合血府逐瘀汤之病机,故投之而获 效。

2.嗳气 《河北中医》(1988,l:16):某男,37岁。患嗳气症10余年,初未介意。 近几年逐渐加重,嗳气频作,越想控制嗳气越甚,别无不适。舌黯,苔薄黄,脉弦细。 证属瘀阻气滞,胃失和降。治以活血化瘀行气,用血府逐瘀汤。处方:当归15g,川芎 6g,赤芍9g,生地9g,桃仁10g,红花6g,川牛膝6g,柴胡9g,枳壳9g,桔梗6g,甘 草3g。6剂。二诊:嗳气已近乎消失,舌黯亦减,苔薄黄,脉弱,守上方3剂而愈。

按语:嗳气一证,临床十分常见,多从气分立论,因瘀血所致者较少见。本例除嗳 气外别无不适,察其舌黯,当属瘀血,故投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而收效。

3.前列腺肥大 《新中医》(1991,7:42):某男,67岁,干部。患尿频、尿意不尽 半年。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前列腺肥大Ⅱ。,弹性尚可,中央沟变浅。症见:小便点滴 而下,尿如细线,5—6次/IJ,时,小腹憋胀刺痛,神情苦闷。舌紫黯,有瘀点,脉沉 涩。证属瘀阻精道,膀胱气化失常。治以化瘀通窍,活血利尿。投以血府逐瘀汤。处 方:当归、赤芍各15g,生地、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牛膝各10g,甘草、 桔梗各6g。二诊:服药3剂后排尿稍畅,小腹胀痛减轻;上方加王不留行30g,重在 活血通络。连服20剂,排尿通畅,诸症大减,1年后随访体健。

按语:前列腺肥大,组织充血肿胀,尿道梗塞,导致排尿困难,属于中医癃闭范 畴。证属瘀血阻络,精关不利,膀胱气化失常。膀胱者乃六腑之一,以通为用,故用血 府逐瘀汤加王不留行逐瘀通腑,瘀消腑气通,水道畅利,故获良效。

4.糖尿病 《新中医》 (1991,12:41):某男,54岁,干部。近2月来疲乏头晕, 口渴,饮水多。经某医院检查:血糖11。lmmol/L,尿糖(+++),诊断为糖尿病。 用降糖片Dg00、六味地黄丸及滋肾养阴、清热生津等中药数十剂,见效甚微。症见:头 晕,口渴,疲乏,消瘦,小便浑浊。舌紫黯,边有瘀点,苔薄干,脉细涩。证属血瘀津 伤,治宜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处方:当归、生地、红花各9g,桃仁12g,枳壳、川 芎、柴胡、赤芍、桔梗、黄芪、天冬、牛膝、丹参各6g,甘草3g。二诊:服7剂,诸 症明显减轻,查空腹血糖为8.9retool/L,尿糖(++),效不更方,再投10剂。三诊: 自觉症状消失,舌淡红、瘀点消失,脉和缓有力。查空腹血糖为5.6mmol/L,尿糖阴 性。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血证论》卷5曰:“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 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行,是以发渴,.名曰血渴,瘀血去,则不渴矣”。此例 舌质紫黯有瘀点,脉细涩,属血瘀证无疑,故用活血化瘀法。活血能润燥,瘀化津自 生,津血同源,互为资生转化,故病得瘥。

临床报道

一、内科

(一)循环系统疾病

1.冠心病 赖氏用本方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48例,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 的好转,大部分患者于1周内生效uj。吴氏用本方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53例,服药后均在3天内生效,胸闷、心前区隐痛消失c”。陆氏等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治疗冠心病84例,日1剂,水煎服,同时设对照组36例(服用心痛定、潘生丁等)。 结果:治疗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对ST—T段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 异(户<0.05);治疗组对胸痛、憋气、胸闷、乏力、心悸等症的疗效亦优于对照组L3j。

2.老年性心肌缺血 袁氏用本方加味治疗老年性心肌缺血84例,每3周为1个疗 程,经1—3个疗程治疗后,其中29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T波、ST段 恢复正常),占34。5%;46例有效(临床症状有较大程度改善,心电图T波、ST段恢 复较好),占54.8%;9例无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不理想),占10。7%。总有效 率为89.3%[41。

3.心律失常 姜氏以本方加减治疗冠心病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例,服药工4剂诸 症明显好转,阻滞转为工。,调理数月,心律基本正常L5j。窦性心动过速患者1例,用 本方加党参、桂枝,服药9剂后,心悸消失,心率恢复到70--80次/分c6j。钱氏用本方 加减治疗慢性心率28例,治愈14例,好转12例,无效2例c”。

4.休克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使用本方加减;对22例DIC的治疗进行了总结,结 果:治愈16例,好转1例,死亡5例。认为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适当配以理气活血药 物,对休克早期,有助于改善微循环,防止休克进一步恶化;且有助于内脏功能恢复, 以调动内在因素抗休克;进而抑制休克晚期所发生的DIC过程,逆转休克之恶性循 环。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对28例重度败血症导致的DIC患者,用本方合清瘟败 毒饮加减进行治疗,治愈率达72。6%uoj。温氏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 尿期尿毒症引起的DIC,服药3剂后,使患者转入多尿期而有利于进一步治疗cuj。

5.高血压病 邓氏用本方加味治疗高血压病50例(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总有 效率92%,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

(二).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 陈氏等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72例,治疗期间停服所有 西药,10剂为1个疗程,服药3—5个疗程后,。痊愈2工例,显效28例,好转19例,无 效4例,总有效率为94.4%(疗效判定参考1979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 订标准)(1n。

2.哮喘 高氏用本方治疗哮喘66例,其中包括支气管哮喘27例、慢性肺气肿15 例、肺心病13例、癔病性哮喘u例,治疗1—3周。结果:痊愈47例,好转13例, 无效6例,总有效率90.9%cuj。

(三)消化系统疾病

1.肝胆病 胡金弟等以本方加味治疗慢性肝炎50例,疗效标准:基本治愈:自觉 症状消失,肝功、A/G、补体(:3、凝血酶原时间、蛋白电泳、T球蛋白恢复正常;显 效:自觉症状大部消失,肝功正常,A/G、补体Q、凝血酶原时间、蛋白电泳、7球蛋 白接近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好转,余无明显变化;无效:未达上述指标者。结果:基 本治愈36例,占72.O%;显效9例,占18.0%;有效4例,占8.0%;无效1例,占 2.0%;总有效率为98。0%L151。刘氏等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肝炎恢复期残留黄疽28 例,取得较好疗效L16j。本方加红花、丹参为基本方,临证化裁,治疗肝硬化腹水18 例,服药半年,治愈7例,好转10例l”j。早期原发性肝癌辨证属于肝郁血瘀者,以本 方加减共治疗工9例,对缓解症状、延长生命等均有一定效果u8J。

2.胃炎 李氏以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8例,其中基本治愈54例,占 61.36%;好转30例,占34。10%;无效4例,占4.54%llw。

3.呃逆 嵇氏以本方治疗工9例顽固性膈肌痉挛,取得良好疗效[20j。李氏以本方 治疗顽固性呃逆37例,服药3—9剂,治愈36例,1例无效[21j。

(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遗尿、尿崩症 张氏治疗2例顽固性遗尿,病史长达17年之久,用本方加桑螵 蛸、韭菜子,用药32剂治愈L2x。王氏治疗顽固性遗尿20年患者,用本方加五味子, 服药5剂后见效,15剂后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23j。任氏用本方加黄芪、桑螵蛸、益 智仁治疗患尿崩症2年的病人,服药45剂后治愈,随访1年未复发[24,。

2.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于氏以本方加益气养阴化湿之品,治愈重度系膜增 生肾小球肾炎1例(25j。有人对38例肾病综合征病人,用血府逐瘀汤加黄芪治疗,获得 满意疗效LzoJ。

3.前列腺肥大、乳糜尿 武氏治疗一前列腺肥大患者,用本方加王不留行,23剂 治愈,随访1年正常[27,。桑健用本方加减治疗乳糜尿30例,10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 2—3个疗程。结果:痊愈工2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 93.3%[283。

(五)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1.脑血管病 陈氏用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脑血栓形成100例,并设对照组100例 口服维脑路通,疗效评定根据《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疗效评定标 . 准》L2”。结果证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O.05;但在肌力恢 复程度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0J。杨氏用本方加味并配合针刺风池、 百会、曲池,治疗脑动脉硬化63例,总有效率87%L3”。有人认为脑动脉硬化所致眩 晕与瘀血关系密切,故用本方加丹参、天麻并随证加减进行治疗,共观察31例,痊愈 率80%,好转率20%[32]。

2.头痛、神经痛、失眠 刘氏用本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5例,痊愈38例,好 转15例,无效2例c33]。韩氏用本方加减治疗1例偏头痛患者,服药15剂治愈,随访1 年未复发[342。有人报道,以本方治疗儿童无外感内伤诸症之日久头痛100例,服药4— 28天后治愈7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l,“。李氏用血府逐瘀汤合金铃子散治疗带状 疱疹后遗神经痛174例,并与63例服消炎镇痛药者对比。结果:治疗组痊愈124例, ’显效40例,无效10例,痊愈率71%,总有效率94%;对照组痊愈30例,显效18 例,无效15例,痊愈率48%,总有效率76%。两组痊愈率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O.01):36)。此外,陈青云等以本方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9例,服药7天为1 疗程。结果:用药工一6个疗程,治愈34例,占87。2%,有效2例,占5.1%,无效3 例,占7.7%,总有效率达92。3%ls”。张氏用本方合止痉散治疗三叉神经痛14例,完 全缓解5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4.3%L38j。赵氏以本方治 疗血瘀性失眠40例,结果:治愈20例,显效工6例,有效4例L3”。

3。各种精神疾病 张氏以本方加减治疗血瘀型精神分裂症35例,每日1剂,水煎 服(酎隋选用一种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同时设对照组31例(单纯用一种抗精神病药), 治疗8周为1疗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9例、4例,显效16例、12例,好转10例、 12例,无效0例、3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 组精神症状明显减轻,且血流动力学异常指标趋于正常L40J。刘氏以本方加海浮石、礞 石等治疗1例狂躁症,辨证为血瘀气滞者,服药3剂后症状减轻,连服20剂后能料理 简单家务,后改为散剂调理3个月而获痊愈L4”。张氏以本方合礞石滚痰丸治疗精神分 裂症43例,结果:痊愈16例,显著进步1例,进步22例,无效4例[42,。陈氏用本方 合化痰法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40例,平均治疗时间36.4天,结果:痊愈29例, 好转15例,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L4”。郭氏等以本方加减治疗焦虑症40例,诊 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连续服药3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痊愈16例,显效16例,好转4例,无效4例L441。

(六)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1.高脂血症 佘氏用本方治疗血瘀气滞型高脂血症20例,13例用药1个疗程,6 例2个疗程,l例3个疗程。显效者11例,改善8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95%。其 中8例血清7C增高的患者中,用药1、2疗程的各4例,血清TC由治疗前的252。02 ±19.90mg%,降至213.17±13.91mg%,平均下降34.47rag%,下降率为13.68%,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8例中获显效者1例,改善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5%。 此外,19例血清7G增高的患者,用药1疗程12例,2疗程6例,3疗程1例,血清 7G由治疗前的251.70±52.86mg%降至170.93±51.03rag%,平均下降81.47rag%, 下降率32.37%,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19例中显效者13例,改善者2例,无效者 4例,总有效率78.95%。对血清I-IDL—ch的影响,8例HDL—ch<50mg%的患者,治疗 后虽有上升趋势,平均上升5.1lmg%,上升率为13.26%,但无统计学差异l*5j。

2。其他 本方加味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0例,治愈9例,显效6例,好转3 例,总有效率90%L46j。本方加郁金、姜黄治嗜铬细胞瘤1例,同时服用大黄广虫丸, 连续用药5月余,诸症基本消失L4’j。垂体性侏儒症1例,服用本药30余剂见效,配合 十全大补丸服用130余剂,结果身高增长6cm,声音变重浊,出现性欲情感L4sl。梁氏 以本方加郁金、香附治疗席汉氏病l例,服药3剂后患者冷感大减,肢麻渐除,原方续 服9剂后,诸症消失,身无不适L4”。

二、外科、骨伤科

1.颅脑外伤 唐氏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脑损伤后颅内血肿(经CT证实)24例, 其中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11例,脑内血肿l例,颅内多发性血肿3例。结果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CT检查提示血肿完全吸收)10例,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Cr检查提示血肿基本吸收)7例,有效(临床症状减轻,CT检查提示血肿缩小)6 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8%L50j。柴氏等以本方加减治疗脑损伤后综合征30例, 病例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医诊断为瘀阻脑络 者,治疗时间为1—2个月。结果:治愈13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 93%l'”。秦氏用本方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55例,服药20一140剂后,全部有效,其中 治愈53例,治愈率为96.3%;并对其中10例患者多次进行头颅C7追踪检查,均无血 肿发现[52l。刘氏用本方治疗外伤性头痛40例。治愈4例,显效27例,有效4例,无 效5例,总有效率为87%。其中20例治疗后复查甲皱微循环,均有明显改善[53l。

2.肋软骨炎、胸部挫伤、气胸 张氏用本方加减治疗肋软骨炎36例,痊愈32例, 好转4例,服药最多12剂,最少8剂[54j。陈氏用本方治疗50例肋骨骨折合并中量以 下血胸患者,配合阔夹板固定、抽血、纠正休克,结果全部治愈[55j。梁氏以本方加山 楂、麦芽,治疗外伤性气胸工例,服药3剂后呼吸平稳,胀闷疼痛减轻,服药18剂后 康复如常L4”。沈氏治疗月经性气胸6例,经前10天服药7—15剂(每日1剂),气体 完全吸收,均获痊愈[56j。来氏报道血府逐瘀汤治疗自发性气胸工2例,均在2—4周治 愈,胸腔气体吸收,肺脏复张L5”。

3.外周血管疾病 吴氏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静脉炎38例,病程在2一10年。结 果:显效8例(服药3—5剂后,下肢静脉肿胀、发热、疼痛消失),有效29例(服药 14~28剂后,静脉肿胀、疼痛明显减轻以至消失),无效1例(服药14剂以上临床症 状无明显改善)c583。张氏用本方加温经通络之品,治疗3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治 2—4个月,痊愈工5例,好转工4例,无效1例L59J。陈氏用本方加丹参、苏木,治疗双 下肢静脉曲张而致胀痛不适1例,服药2剂胀痛大减,再加桂枝续服4周后,疼痛消 除[0J。

4。乳腺增生 陈氏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52例,其中乳房纤维瘤11 例,乳房囊性增生合小叶实质性增生39例;双乳患者19例,单乳患者31例;病程在 3个月至10年,均伴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症状。服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48天。结 果:痊愈41例(乳房纤维瘤、囊性增生、小叶增生完全消失),有效6例(肿块较治疗 前缩小变软),无效3例(肿块无明显缩小)l“,。刘氏以本方去生地、桔梗加三棱.莪 术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乳腺增生104例,临床治愈68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 达91.4%[ex。

5.创伤后急性肾衰 刘氏以本方去生地、川牛膝,加白茅根、丹参、瞿麦、大腹 皮、大黄,治疗36例创伤后急性肾衰,服药6—10剂后均获痊愈,随访3年,无复发 及后遗症。

刘氏认为本方:

①恢复肾功能疗效独特,一般服2—3剂后尿量增加至正常;

②泻浊降氮效果明显;

③能提高治愈率。本组病例无1例截肢和死亡L631。

6.颈椎病 钟氏用本方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5例,10天为工疗程,经治1— 3个疗程。显效¨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643。庄氏用本方加葛 根、姜黄,治疗颈椎病,服药24剂治愈[653。

7.男性疾病 吴氏等用本方加减治疗输精管结扎术并发阴囊血肿18例,疗程1—3 个月。结果:痊愈工2例,好转5例,1例因血肿较大(直径IOcrn)采取手术切开引流 后服中药治愈[66j。林氏用本方以生地换熟地,加川断、菟丝子、紫石英,治疗阳痿21 例,服药20一45剂。结果:痊愈19例,好转1例,无效1例[67,。郝氏本方加地龙、 王不留行、蜈蚣,治疗阴缩症1例,服药5剂后阴缩已基本恢复,宗上方去地龙、王不 留行,加仙灵脾续服5剂,阴茎勃起[68j。颜氏用血府逐瘀汤加紫石英、蛇床子,治疗 男子不育症1例,服药30余剂而得一健康男婴L6”。

三、妇产科

崔氏以本方加炙黄芪、炒白术、莲房炭、升麻炭,治疗1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服药 6剂经止,他症消失。使用本方的依据是:舌质黯,布满瘀血点L70j。田氏以本方随证 加减治疗痛经70例,结果34痊愈,31例好转,5例无效l’”。朱氏治经行口渴,经后3 周服药,用本方加天花粉15剂治愈;治经行发热,用本方加大黄6剂治愈;治经行咳 嗽,经前5天服药,本方加杏仁3剂治愈[72,。陆氏治疗不孕症,用本方合当归养血膏, 服药2月后停药,4个月后受孕[73,。本方化裁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3 例,结果治愈41例(其中妊娠23例),显效27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4%。武 氏用本方加泽兰叶、生蒲黄治疗宫外孕,服药10剂而愈,B超显示腹部包块完全吸 收{27,。邹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用本方去川牛膝、桔梗、生地,加附子、仙灵脾,20 剂治愈。

四、儿科

潘氏治疗zbJL善太息8例,其中2例兼有窦性心律不齐,2例兼有窦性心动过速, 其余4例均正常;所有患儿曾服用疏肝理气剂和西药镇静剂均无效,改服血府逐瘀汤 2--7剂后全部治愈[76j。小儿跌伤头部之瘀血发热2例,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蔺氏改 以本方加减治疗,工剂即愈L7”。王氏用本方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病证8例,均获一定疗 效;认为本方有推动血液循环、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的综合作用;对于用常规疗法无效的 疑难病证,本方能理气调血,改善循环代谢,加速功能平衡{78j。

五、五官科

1.眼科疾病 宋氏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各种眼底血证(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外伤性眼底出血、高度近视眼底出血、玻璃体积血、黄斑变性)共 35例40只眼。结果:临床治愈17只眼,显效6只眼,有效u只眼,无效6只眼,总 有效率为85%c’”。邓氏以本方为基础,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9例,疗程工个月,总有 效率为89。7%;明显优于链激酶对照组(P<0.05)。动物实验表明,本方对治疗眼内 出血具有良好效果{80,。李氏用本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2例,水煎服,日1剂,30 日为1疗程,经2—3疗程治疗后,显效26例,进步u例,无效5例;治疗后血流动 力学6项指标均降至正常水平lsl,。于氏以本方化裁治疗眼科血证160例(包括外伤性 眼内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手术后眼底出血 等)。结果:显效67例,有效7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1。25%c82j。

2.耳、鼻、咽喉疾病 李氏治耳鸣耳聋,用本方加石菖蒲,13剂治愈;治5年病 史过敏性鼻炎,用本方加黄芪、党参,22剂治愈;治声带小结声嘶,用本方加夏枯草、 蝉蜕,15剂治愈C83j。邵氏用本方加减,治疗干燥性喉炎20例,工0天为1疗程,一般 治疗1—3个疗程。结果:治愈18例,好转2例,全部有效{84j。李氏用本方治疗慢性 咽炎64例,咽干、咽痛加元参、天花粉、炙枇杷叶;咽痒加射干、薄荷;咽中有异物 加苏梗、半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疗程。结果:治愈52例,显效11例,无 效1例,总有效率为98.4%。 六、皮肤科 王氏以血府逐瘀汤加三棱、莪术、蝉蜕、乌梢蛇为基础方,治疗银屑病23例。关 节肿痛加秦艽、羌活、独活、鸡血藤;热象明显加黄芩、黄柏、黄连。结果全部治愈。 全身症状消失,皮疹消退。随访半年未复发。

七、其他

陈氏用本方加酸枣仁、浮小麦,治疗盗汗,服药8剂汗止I;87,。陈氏治疗顽固性自 汗,用本方加煅龙牡、浮小麦,6剂治愈。

实验研究

1.对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影响 取小鼠、大鼠观察本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鼠 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可明显改善小 鼠回肠肠系膜微循环,减低大鼠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并对正常和急性“血瘀”大鼠血 小板聚集有轻度抑制作用。此外,还能延长出凝血时间L8”。另有报道,本方给药后能 够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并可防止由于微循环功能紊 乱而导致的血压急剧下降。提示本品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 流量的效应[90j。

据报道,常法煎煮原方2次,浓缩成1:1。观察本方对兔红细胞膜脂 区流动性的影响、兔血小板膜流动性的影响、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以及离体豚鼠心脏冠 脉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血府逐瘀汤体外浓度工,25mg/ml能显著增加兔红细胞膜脂 区流动性和血小板膜脂区流动性,能显著增加离体豚鼠心脏的冠脉流量,而减慢其,tl, 率。大鼠8.2g/kg(成人等效剂量)灌服2日,能显著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的形成L9”。

2.抗心律失常作用 小鼠灌服本方(2.5g/100g,50%药液)后45分钟放人含一 定量氯仿的密闭瓶中,呼吸停止后,立即开胸观察心室纤颤发生率。结果给药组发生率 为10%,而生理盐水对照组高达90%,说明血府逐瘀汤有显著的抗,ti'律失常作用L9”。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大鼠每日口服血府逐瘀汤水煎剂(8g/kg或16g/kg),于给 药的第3天将塑料环埋于大鼠皮下,继续给药7天。结果表明,两种给药计量均能显著 抑制肉芽肿形成,抑制率分别为36.95%及28.68%L93j。实验表明,血府逐瘀汤盐水浸 液对G,BC/6、TAⅢ两种不同品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并可拮抗氧化可的松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使其恢复正常水平。而且还能增加 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和分泌抗体水平及维持时间。考虑该药不仅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 能,也能活化T、B细胞功能,并发挥一定的免疫应答调节作用L94j。另有实验也证明, 该药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效果,并能提高其鸡红细胞的吞噬清除。但水 煎剂与醇提剂在作用时间上有所不同,水煎剂的促进作用可保持8小时以上,醇提液则 在8小时以下,但到20及24小时后重新又呈促进作用,而水煎剂到20小时已无效果。

4.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本方16g/kg给雄性大鼠口服灌胃,可降低血清胆固醇, 但对血糖和血清甘油三酯无明显影响C93j。用高脂饲料喂饲大鼠,观察血府逐瘀汤、桃 红四物汤、四逆散对大鼠血清TC、TG、HDL—ch、LDL—ch及肝组织了C和了G的影响, 并同时测定肝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四逆散、血府逐瘀汤组对血清及肝组织的丁C、 TG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而桃红四物汤组仅对肝TC、TG有作用;四逆散、血 府逐瘀汤组血清LDL-ch明显低于对照组,对I-IDL—ch三方剂影响均不明显;桃红四物 汤组、血府逐瘀汤组的肝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认为本药不仅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升 高的血清脂质,而且能减少其肝脏的脂质沉积。分组实验证明,理气药能降低高脂血症 大鼠TC、TG、LDL—ch和肝TC含量,活血药能降低肝TC、TG和肝指数。推测活血 药通过增加肝脂质的体外排泄和血液运转,使肝脂质降低;理气药通过抑制脂质的吸收 或自身合成,或增加脂质的排泄,使血脂降低,从而使血与肝中脂质均降低。提示理气 药与活血药在调节脂质代谢方面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5.对实验性眼底损伤的影响 由血府逐瘀汤加减而成的眼底Ⅲ号.口服液对红宝石 激光造成的家兔眼内出血模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39只家兔58只眼造模型后视网膜电 图(ERG)振幅明显下降。经灌服眼底Ⅲ号口服液9ml/kg治疗3周后,ERG振幅明显 恢复。。波最大恢复及最终恢复均为33%,b波最大及最终恢复分别为34%和28%。 比尿激酶组和空白对照组恢复程度高且稳定持久(P<0.05)

6。抗缺氧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血府逐瘀汤水煎剂(2。5g/lOOg体重),可使其缺氧 状态下存活时间明显延长[92j。

7.镇痛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本方水煎剂(15.2g/kg),药后30分钟、60分钟、90 分钟的痛阈值分别比给药前提高66.35%、154.98%、92.89%,说明血府逐瘀汤有显 著的镇痛作用。

附方

1.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卷上) 由血府逐瘀汤去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牛 膝、当归、生地,加生姜、红枣、老葱、麝香组成。功用:活血祛瘀,通络开窍。主 治:头面上部血瘀引起的脱发、耳聋、酒皱鼻,以及白癜风、紫癜风、牙疳、干血劳、 脑震荡后遗症的头痛、头晕等。

2.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上) 由血府逐瘀汤去柴胡、桔梗、牛膝、生地,加 丹皮、乌药、香附、延胡索、五灵脂组成。功用:活血消症,行气止痛。主治:膈下瘀 血蓄积,或腹中胁下有痞块,痛处不移者。

3。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由血府逐瘀汤去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 草、生地,加蒲黄、五灵脂、干姜、肉桂、延胡索、小茴香、没药组成。功用:活血祛 瘀,温经止痛。主治:瘀滞寒凝,少腹积块,痛或不痛,或少腹胀满,或月经不调,其 色紫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少腹疼痛等。

4。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由血府逐瘀汤去柴胡、枳壳、桔梗、生地,加 秦艽、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地龙组成。功用:活血祛瘀,通痹止痛,祛风除 湿。主治:痹证而有瘀血闭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王清任善于运用活血化瘀药物,创制了一系列活血化瘀的名方,血府逐瘀汤、通窍 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常称为五逐瘀汤,各方均以川芎、当 归、桃仁、红花、赤芍为基础药物,俱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其中血府逐瘀汤配有行气 开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 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通窍活血汤配有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等,故辛香通窍 作用较好,主治瘀阻头面之证;膈下逐瘀汤配有香附、延胡索、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 止痛之品,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好,主治瘀阻膈下,肝郁气滞之两胁及腹中胀痛;少腹逐 瘀汤配有温里祛寒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较优,主治血瘀少腹之月经 不调、痛经等;身痛逐瘀汤配有通络宣痹止痛之秦艽、羌活、地龙等,故多用于瘀血痹 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

血府逐瘀汤——经方解读

【组      成】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当归三钱(9克);生地黄三钱(9克);川芎一钱半(4.5克);赤芍二钱(6克);牛膝三钱(9克);桔梗一钱半(4.5克);柴胡一钱(3克);枳壳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

【煎 服 法】水煎服。

【讲      解】本方是主治胸中血瘀的重要方剂,其病以胸痛日久,病如针刺而有定处,唇暗目黑,舌边有瘀点或瘀斑为主证。气行则血行,血瘀必致气机阻滞,故本方证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方中用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为君药。川芎、赤芍、当归增强活血化瘀之功,共为臣药。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升达清阳,以利降浊;桔梗升宣肺气,载药上行;桔壳下气除痞,开胸行气;牛膝善降,通行血脉,引血下行。四药合用,升降并用,调和气血,再配生地清热凉血,清心除烦,与当归根配,有养血润燥,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共为佐药。甘草缓急,通利血脉,且可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

综上分析,本方配伍特点是寓补血于活血之中,活血而不伤其正,祛瘀又可生新,寓行气于活血之内,则使气行促血行。故此,本方不仅行血分之瘀滞,还能解气分之郁结,是为通治一切气滞血瘀的良方。

本方祛瘀药物较多,非确有瘀血证者不宜使用,妊娠妇女忌用。

【临证应用】本方可用于治疗多种血瘀证,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首方剂。凡气滞血瘀在半身以上都可使用,尤以胸部血瘀者最为合适。临床可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人暮渐热,或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还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各地报导适应本方的疾病有多种,谙如血瘀型的头痛,眩晕,真心痛,吐血,眼底出血,哮喘,皮下出血,痛经,月经不调,不孕,部分症瘕积聚及一些顽固性疾病,如顽固性失眠、呃逆,遗尿、长期潮热、胁痛肝大、胸部外伤、皮肤病等属瘀血者,均有较好的功效。

常用加减法:如见心悸失眠较重者,可加茯神、酸枣仁以安神定悸,若气滞较重者,可加栝萎、薤白以增加开胸行气之功;若血癖偏重者,宜重用红花、川芎,并可加丹参以加强活血祛瘀作用,若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木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可加郁金、丹参活血祛瘀、消症化积。

【附      方】

1、通窍活血汤:赤芍一钱(3克);川芎一钱(3克);桃仁三钱(研泥)(9克);红花三钱(9克);老葱三根(切碎);鲜姜三钱(切碎)(9克);红枣七个(去核);麝香五厘(绢包)(0.15克)。(《医林改错》)

2、膈下逐瘀汤:灵脂二钱(炒)(6克);当归三钱(9克);川芎二钱(6克);桃仁三钱(研泥)(9克);丹皮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乌药二钱(6克);元胡一钱(3克);甘草三钱(9克);香附钱半(4.5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钱半(4.5克);水煎服。(《医林改错》)

3、少腹逐瘀汤:小茴香七粒(炒)、干姜二分(炒)(0.6克);元胡一钱(3克);没药二钱(研)(6克);当归三钱(9克);川芎二钱(6克);官桂一钱(3克);赤芍二钱(6克);蒲黄三钱(生)(9克);灵脂二钱(炒)(6克);水煎服。(《医林改错》)

4、身痛逐瘀汤:秦艽一钱(3克);川芎二钱(6克);桃仁三钱(9克);红花三钱(9克);甘草二钱(6克);羌活一钱(3克);没药二钱(6克);当归三钱(9克);灵脂二钱(炒)(6克);香附一钱(3克);牛膝三钱(9克);地龙二钱(去土)(6克)。(《医林改错》)

以上各方皆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为基础药物,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主治血瘀所致诸证。其中血府逐瘀汤配有行气开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宜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强,主治胸中瘀阻之证;通窍活血汤配有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等,故辛香通窍作用较好,主治瘀阻头面之证;膈下逐瘀汤中配有香附、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好,主治瘀阻膈下,肝郁气滞之两胁及腹部胀痛;少腹逐瘀汤中配有温通下焦之小茴香、官桂、干姜等,故温通止痛作用较优,主治血瘀少腹之痞块,月经不调,痛经等;身痛逐瘀汤中配有通络宣痹止痛之秦艽、羌活、地龙等,故多用于瘀血痹阻经络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证。

血府逐瘀汤 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之胸痛, 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溃疡病、神经官能症,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昏头痛、精神抑 郁,属于瘀阻气滞者,均取得一定疗效。 1.神经衰弱  2.嗳气  3.前列腺肥大  4.糖尿病  (一)循环系统疾病 1.冠心病   2.老年性心肌缺血  3.心律失常   4.休克   5.高血压病   (二).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  2.哮喘  (三)消化系统疾病 1.肝胆病   2.胃炎  3.呃逆 (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遗尿、尿崩症   2.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3.前列腺肥大、乳糜尿  (五)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1.脑血管病   2.头痛、神经痛、失眠   3。各种精神疾病  (六)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1.高脂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嗜铬细胞瘤 外科、骨伤科 1.颅脑外伤  2.肋软骨炎、胸部挫伤、气胸   3.外周血管疾病   4。乳腺增生  5.创伤后急性肾衰   6.颈椎病  7.男性疾病  三、妇产科  四、儿科  五官科 1.眼科疾病  2.耳、鼻、咽喉疾病  六、皮肤科  七、顽固性自汗

血府逐瘀汤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 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人暮潮热,唇黯或两目黯黑,舌黯红或有瘀 斑,脉涩或弦紧。

通窍活血汤 主头面部上部血瘀引起各种证状。

膈下逐瘀汤 膈下瘀血蓄积,或腹中胁下有痞块,痛处不移者。

少腹逐瘀汤 瘀滞寒凝,少腹积块,痛或不痛,或少腹胀满,疼痛。

身通逐瘀汤 痹证,而有瘀血闭经阻 络所致的肩痛、腿,周身痛。

补阳还五汤 脑血管病所致的偏瘫及其后遗症,脑动脉硬化,小儿麻痹后 遗症,以及其他原因所致之偏瘫、截瘫、单瘫、面神经麻痹辨证属气虚血瘀者。也用于 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的各种神经痛、神经衰弱、癫痫等;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高血压、 肺心病、闭塞陆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以及慢性肾炎、糖尿 病、前列腺增生等属气虚血瘀者。1.颈性眩晕   2.癫痫  3.重症肌无力   一、内科 (一)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冠心病 (二)神经系统疾病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三)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咯 血、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等病证 (四)泌尿系统疾病  气虚血瘀型慢性肾炎 肾结石 前列腺增生 (五)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气虚血瘀型 高脂血症 (六)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妇科  盆腔瘀血综合征 三、五官科  突发性耳聋 四、皮肤科  慢性荨麻疹  腰椎管狭窄症 肋软骨炎 痹证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骨质增生 风痛   

补阳还五汤 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尿遗不 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各种外伤、软组织损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属于血瘀气 滞者。 1.脑挫伤、脑震荡  2.眼球内出血、视网膜震荡  3.粘连性肠梗阻   一、内科 1.胆囊炎、胆结石  2.眩晕  3.肝脓肿   4.冠心病  5.慢性肾炎  二、外科 1.外伤性胸胁痛  2.肋软骨炎  3.血栓性静脉炎  4,乳腺增生症   

复元活血汤 趺打损伤,以胁瘀肿疼痛,痛处固定不移,痛不可忍。